Pages

Friday, January 25, 2008

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的歷史

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的歷史;國民黨的法幣

中國銀行及交通銀行原為大清政府開設的官商合營銀行。中國銀行的前身是1904年開設的戶部銀行,由戶部出白銀四百萬兩為本;另外招私人入商股。中國銀行有發鈔,處理戶部賬戶的功能,是政府的準中央銀行(情況有點像97年前的匯豐)。而交通銀行,是由郵傳部開設,亦是官商合營,大部份資本來自政府。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戶部銀行改為中國銀行,繼續其準中央銀行的特權。在北洋政府期間,中國銀行及交通銀行透過不斷發行新股,將原先的官股比例沖淡,到後來成為私人資本為主的私人銀行;希望逐漸擺脫受政府控制。

至國民政府北伐取得上海江浙一帶以後,宋子文向中國銀行借款建立中央銀行,成為國民政府的中央銀行;之後又以發公債入股中國、交通兩行,及行政手段,最終取回兩行的控制權。

到了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貨幣改革,取消銀本位,改為發行"法幣"。法幣是Fiat Money與外匯掛鈎的貨幣,理論上可以換回英磅或美元。到了抗戰時期法幣的發行不受控,形成通脹。

金圓劵改革是將法幣換成金圓劵。實際上這已是國民黨的重施故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