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
奧運「聖火」傳送,演變為地球一體化的一場鬧劇,在現代新聞史上,是破天荒的奇怪景觀。「聖火」如同一名重犯,跨國押送,戒備森嚴,好似隨時都會遇到劫囚 的樣子。如果「聖火」如一早中國政府的宣傳,是代表了十三億中國人的尊嚴,今日此一尊嚴的形象,無疑帶有豐富的諧趣風味。
支持西藏宗教文化的示威者,同情達賴喇嘛的西方政府,抱著「跟你玩一把」的輕鬆心理,中國心情沉重,漢民族主義者憤恨躁狂,一場「國力」的宣傳,事與願 違,中西對決,勝負立判。
「聖火」為何會成為中國的公關災難?首先當然是中國和西方之間的思想隔閡。中國帝皇政治兩千年,視「聖火」如天朝大國的一面圖騰。然而奧運的「聖火」,英 文原文,其實只是「奧林匹克火炬」(Olympic torch),並無「聖」的意思。即使奧運源自多神崇拜的古希臘,歐美是耶教社會,西 方公眾眼中的奧運火炬,只是一場盛會的一個標徽,並無「神聖不可侵犯」的宗教膜拜思想。
中國是一個無神論的政權,傳統中亦無宗教,「聖火」之「聖」,無法上接一個全民認同的神祉,叫做「聖火」,可謂莫名其妙。在中國人的潛意識之中,「聖」就 是天子皇帝的化身,「聖火」本來不過是麥當勞漢堡包那個紅底金字的M一樣,但一旦輪到北京主辦,「聖火」即升格為中國皇權的聖杖。
區區一柄火棒,在西方的大城市傳遞,英國是民主的搖籃,法國是人權的故鄉,美國是全球移民嚮往的自由天堂,針對武力鎮壓西藏,當然會爆發抗議。中國的文化 傳統,有很多哲人先賢的教誨,勸諭中國人面對自己無法掌控的劇變要冷靜:有韓信胯下之辱的典故,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
還有甚麼「戒急用忍」,還有香港近年濫用的一句口頭語「平常心」。若以真正的「平常心」視之,抗議就抗議,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原名,是Olympic Games。所謂 Games,不過是遊戲,絕不是戰爭。一場遊戲還沒有正式開幕,只是小小的熱身,遇到人家抗議,先不管道理在何方,沒有必要繃緊臉咆哮暴叫,在一場國際電 子資訊戰中一敗塗地。不是說中國文化雍容博大嗎?
所謂「平常心」何在?一夜之間,認定全世界都是敵人。是全世界都錯了,惟有中國永遠一切是對的,還是胸橫罣礙、目蔽心魔?
中國的傳統文化,對當代的中國公關一點用處也沒有,金剛經的名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如泡影,如霧亦如電,當作如是觀。」因為中國人的包袱太重,包袱就是 「有為法」。舉辦奧運,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希臘是歐洲的一個小國,也主辦成功過;韓國從前是中國的藩屬,也主辦得有聲有色,更遑論人口稀少、歷史並不悠 久的澳洲。人家辦奧運就辦奧運。沒有必要扯到「洗雪國恥,吐氣揚眉」的情緒高度。除非特別自卑,否則辦奧運並不需要特別的「民族自豪感」。中國人自己給自己出精神上的難題,自己給自己加重擔,本來無一物,與幻影搏擊,向心魔咆哮,逐漸塵埃就聚過來,心鏡明 台,即使披上幾點塵埃,輕輕拂掉就是,重拳擊碎鏡子,只有沾了一手鮮血。
奧運「聖火」鬧劇,令全世界目睹,中國想「融入國際社會」,是何等困難重重(這裏說的「國際」,當然是指十三億人口自己認可、以美國、歐洲、日本為現代文 明主軸的西方國際,而不是指伊朗、津巴布韋、北韓、古巴的另一半球)。令世人奇怪的是:中國儒家的忍讓、道家的雍容、佛家金剛經的啟示,在當代中國當權者 和社會的思想行為之上,關鍵時全無作用影響,中國文化優良的精髓到底是一堆泡沫,還是經當代的中國人自己鏟除了記憶?這是另一個課題。奧運是一場遊戲,Games 的意思,就是博弈,博弈不是戰爭,不是鬥爭,而是介乎對抗和玩耍之間的一場心智的周旋。既然是遊戲和博弈,即無所謂面子不面子。即使「聖火」為示威者所 奪,天不會塌下來;英語中有So what的一句話,跌倒一跤,So what?中國人出於文化的局限,在面子上,就是So what不起來。
但是對待人權和生命,卻一向都So what,中國帝皇政治的態度輕佻,視同草芥,這是中西文化永不可能溝通的障礙。最終任何「公關」,修修補補,實質的硬核不變,外殼髹了另一層色彩,作用 也極為有限。台灣的中華民國,內裏的硬核變了。所以台灣應該是國際社會的一員。這個世界是如此不公,西方的偽善也有一分責任。因為歐美一向更重視十三億人 口的資源市場。中國沒有簽合同「改善人權」,改善到甚麼程度,也沒有公認標準。中國人愛錢,西方也愛,中國和歐美之間,互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幻想一起破 滅,遂有奧運「聖火」的醜事上演,西藏只是引子而已。奧運只是一場競技,四年一度,跟世界杯沒有甚麼兩樣,其聲勢與刺激,甚至遠不如之。沒有包袱的人,他 不是沒有夢,只不過他的夢跟你不一樣。這個世界從來不需要六十億人做同一個夢,但連津巴布韋的黑人,也想像歐美一樣能票選一個領袖,這樣的夢,在世界越來 越多的角落,已經不再是泡影。
2 comments:
http://bravechinese.com/?p=190
这个世界太多披着自由主义外衣的汉奸
http://bravechinese.com/?p=190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