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從未見識過三峽美景,這輩子恐怕再也沒有機會了,因為三峽大壩工程,6月1日凌晨零時正式開始蓄水,上午9時舉行蓄水儀式,預計大壩水位每天上漲 4、5公尺,在半個月之內,上升至135公尺,成為全球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峽大壩從1993年起歷經10年,數百萬居民大遷徙,和數十座古城拆遷後,三峽工程即將實現「防洪、發電、通航」三大目標。
事實上,三峽工程創下許多「世界之最」,包括工程開挖土石量1.34億立方公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水庫規模只有它的一半,挖出來的土石如果建造成一道一立方公尺的牆,可以環繞地球三圈多。
混凝土澆鑄2715萬立方公尺,金屬結構安裝28.1萬噸,鋼筋製作安裝35.4萬噸,三峽水力發電站每年可生產847億度的電力,成為中國電力網路的總樞紐,號稱能「照亮半個中國」。
不過這個號稱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水壩工程,從決定興建,到整個工程進行過程,包括遷移一百多萬的當地居民、以及對於環境生態的破壞,甚至是施工的品質,都引發了不少的爭議。
三峽大壩從1994年宣佈興建以來,一直爭議不斷。首先是原本住在三峽兩岸的一百多萬居民,必須離開家園,遷村到新秭歸。2000年曾有上千名居民發起公開的抗議活動,卻遭到公安武力鎮壓。
目前原本大多以農維生的他們,有些幸運地轉成工人,有些則成了失業一族。其次是大壩品質的爭議,許多人擔心,大壩一旦決堤,長江下游的城市後果不堪想像。而且最近還有人發現大壩的品質不佳,甚至還有傳言大壩的裂縫連手掌都能塞下去。
第三是文物損失的爭議,三峽有許多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加上長江是中國南方巴楚文化的發源地,除了許多地面上眼睛可以看到的古蹟之外,地面下還有許多亟待挖掘的考古文物,不過這一切卻要隨著水庫的蓄水而永不見天日。
此外,還有生態影響爭議,三峽大壩一開始興建,不少國際環保團體就群起反對。由於長江的環境是幾十萬年或幾百萬年所緩慢形成的生態系統,有人便質疑,如果以人為的力量在短時間內做劇烈的改變,加上河道改變造成泥流淤積,當地可能出現無法預測的浩劫。
中國作家戴晴指出,三峽水庫是中國黃金水道長江中段,如果整個水道淤積,對整個長江流域,都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這是最大的環境損害。
想要以人為的力量,來改變諸多的自然法則,三峽大壩的強大蓄水和發電功能,是否能夠彌補這些損害,或許是誰也沒有辦法回答的問題。
*********************
【明報專訊】湖南省長江幹堤岳陽段部分河段近期發生嚴重崩岸險情,嚴重危及長江幹堤防洪安全,影響下荊江河勢穩定,如不及時搶護,長江幹堤將難以安全度汛。經當地全力搶險,目前崩岸暫趨平緩
。 由於從下月1日起湖南省將進入汛期,崩岸事件引起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簡稱國家防總)和長江防汛總指揮部(簡稱長江防總)的高度重視。專家指,崩岸原因與三峽工程蓄水有關。這是內地輿論再度對長江三峽工程作公開指摘。由於缺乏周密的科學論證,長江三峽工程從一開始就備受質疑,包括去年底江西九江地震、近 年來長江下游城市天氣異常等,都有報道指與三峽工程蓄水有關。
湖南《瀟湘晨報》報道,從4月1日起,湖南省將進入汛期。在這關鍵時刻,長江幹堤岳陽段部分河段卻發生嚴重崩岸,其中華容縣天字一號、君山區的洪水 港、張家墩等幾處河段崩岸尤為突出,嚴重威脅長江幹堤安全。目前,經國家防總、長江防總有關專家現場指導,省、岳陽市有關部門全力搶險,崩岸已趨平緩,險 情得到初步控制。
嚴重危及長江幹堤防洪
險情最嚴重的是華容縣境內的下荊江天字一號河段,崩岸最嚴重的長達600米。在長江大堤內河灘上,江風挾江水不斷拍打已經崩岸的河灘,不時將大塊 的泥土捲入江心,離河岸不遠的河灘上赫然可見一條條長裂縫。華容縣護岸管理所負責人表示,這是近幾年發生的最大崩岸險情。岳陽市長江修防處指,君山區洪水 港從2004年開始出現崩岸險情,逐年推進,距長江幹堤愈來愈近。
岳陽市長江修防處工程科長吳文勝指,這次嚴重崩岸有多種因素,但主要是三峽工程初期蓄水後,清水下泄,下泄江水泥沙含量下降導致挾沙能力增強,下荊江河沖刷嚴重所致。岳陽市當局已向長江防總、國家防總匯報險情,各項搶險工作也隨之展開,研究制定搶護方案,國家防總、長江防總也已派專家趕赴現場指 導。
三峽工程負面消息不斷
長江三峽大壩自從2003年6月開始蓄水以來,不斷有負面報道見諸內地報章,當年夏天武漢媒體報道指,三峽蓄水導致長江中下游水位明顯降低,造成當 地罕見高溫酷熱,引起民怨。去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市發生5.7級地震,有關專家指是三峽蓄水誘發該次地震,引起轟動,但未幾當局即出來「闢謠」,指有 關說法「沒有根據」。
總投資逾2000億元人民幣的長江三峽工程是中國有史以來耗資最大的「人類改造自然」行動,但由於缺乏周密的科學論證,工程從一開始就備受爭議。1992年李鵬任總理時,該工程宣布正式開工,2003年蓄水以提高水位實現通航和發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