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入貓穴
皇碼事件,女高官出馬,華文傳媒稱為「深入虎穴」,爭相煲作,變成頭條新聞。
香港患了什麼病?一個女官,以母儀天下之勢,教訓一批蒼白的「文化人」,也成為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殖民地時代,比這種玩泥沙遊戲艱巨十倍的對抗多的是。一九七九年,為了建地鐵,前殖民地政府派政務官去荃灣跟村民談判收土地,荃灣一干農民,喊打喊殺,聲稱與土地共存亡。
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前殖民地政府要發展天水圍,派新界政務專員進村。天水圍農民揮舞著菜刀、鋤頭,還配備了一桶豬糞,拌和著染料,好似當年廣州三元里對抗英軍一樣,殺聲震天,幾乎爆發械鬥。
九十年代初,衞奕信政府拆毀九龍城寨,當時的房屋官員祝建勳,一樣隻身進寨,與寨民理論。城寨人民掛起橫額,把這個姓祝的批罵得狗血淋頭,警方嚴格戒備,也差一點點暴動。
這些事件,當年都不成為什麼大新聞。為什麼?因為前「港英」的眼界和胸襟都很大,英國人在遠東和非洲的殖民地,用鎗炮清剿黑人土著暴動無數,平定一場尼日利亞蕉林的暴亂之後,回倫敦殖民地部述職,脫下軍裝,換上西裝,馬上奉派到新加坡當教育署長,一封電報,一個任命,一杯下午茶,與上司打個哈哈就解決了。
後來部署撤退,逐漸起用本地政務官推上前線。像荃灣、天水圍一類與當地土著的對峙,全是小菜一碟,死不了人的,一個政務官,月入三萬,幹的就是這樣的工作。英國人還不用你拿起長鎗,走進熱帶叢林跟殘暴的馬共游擊隊肉搏戰,這才是真正的深入虎穴,不過請放心,在殖民地的等級版圖上,即使你想做,自告奮勇,這種工作輪不到香港大學的精英。
彭定康來香港,還到九龍灣的臨時房屋區,區民抗議,還給他塞過一籠死老鼠呢。氣派與眼界,是二百年縱橫四海修煉出來的。今天,本地女高官做一場口水街頭騷,據說「贏盡掌聲」,把這種小新聞幾天放頭版,已經是小家的表現。不過當家作主,總是要一點點興奮劑來吐氣揚眉的是不是?所以我們都很懂得做人地歡呼:嘩,深入虎穴喎,豎起大拇指,叫一聲Brav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