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August 19, 2007

死要面子,不要臉

死要面子,不要臉 ~~陶傑

2003年4月17日 (四) 明報

 中國散播瘟疫,因為最初刻意隱瞞災情。廣東省的官員說「疫症是從香港傳過來的」,中國官員說﹕「至今還沒有死過一個外國人」,都是為了維護面子。但家醜外傳,全球譴責,黃禍恐慌,最後卻搞得很不要臉。

 中國南開大學民國時代的校長張伯苓說過一句很精警的話﹕「中國人要面子,不要臉。」

 面子和臉,英文是同一個Face,對於中國人卻是兩回事。魯迅筆下的阿Q當眾挨打受辱,很丟臉,被打完之後,一句「兒子打老子」,丟臉之後,就以為保住了面子。

 瘟疫升級為國際醜聞,就是「保面子」與「丟臉」的衝突。香港在成為疫區、遭到各國制裁之後,香港人反而記起了英治時期英國人教導了一百多年的衛生觀念﹕不要吐痰,不要養蟑螂老鼠,這又應了林語堂說過的一句話﹕「所以據我們觀察,中國若要平等法治,不如大家丟臉。臉一丟,法治自會實現。」

 中國官員龍永圖不滿香港傳媒報道真相,說一個城市「感染五十萬人才算嚴重」。以「非典型肺炎」救活率有九成計,即共死亡五萬人,才算嚴重。眼見香港的醫護人員捨身救人,英國人撤出殖民地前留下來的醫療制度,不但不是「計時炸彈」,而且是一道人道的安全網,此情此景,也似曾相識——中國民國時代的教育家陶行知,有一次出國開會,聽見外國專家說了一句話﹕「中國沒有廢掉的東西,只有人命」。他回國後,很有感觸,說﹕「你卻不可以作片面的觀察。一個孩子出天花,他的媽媽抱他在懷裏七天七夜,畢竟因為卓絕的堅忍與慈愛,她是救了她的小生命。這偉大的慈愛與冷酷的無情如何可以並立共存﹖中國要到什麼時候可以翻身﹖要到人命貴於財富,人命貴於機器,人命貴於安樂,人命貴於名譽,人命貴於權位,人命貴於一切,中國才站得起來。」

 我時時在本欄評論中國,很傷了一些現代中國義和團分子的民族感情,他們的反應失去理性。雖然傷害這些人的感情,確實是我的樂趣之一,但為了協助他們增廣見聞,只有引述中國百年文化人的金句,證明「罵中國人」的灼見,至今有效。

 今天,特區成為「面罩港」,連董婆也穿上太空衣,以小丑姿態娛人,就像「愛國新聞記者」鄒韜奮說的﹕「做現代的中國人,至少有一種特殊的權利,就是睜眼飽看以國事為兒戲的一幕過了一幕的滑稽劇。」

 中國人沒有了面子,也丟了臉,但幸好,香港的中國人還有面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