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May 03, 2007

老子vs馬列毛

北京近一兩年盡量拓展「軟權力」,把國粹如儒家文化推廣至四海。上月底在西安與香港同時舉行弘揚道教的所謂「和諧世界,以道相通」活動,更說明因為「中國式市場社會主義」缺乏吸引力,胡溫領導層除了重新包裝固有文化外,沒有甚麼像樣的東西可登國際大雅之堂。

但第四代以至第五代的高幹可能因為黨八股讀得太多,對古書、古文化一知半解;竟然把有史以來批判馬列毛式思維最徹底的哲學作為二十一世紀中國要向外推銷的「軟實力」樣板之一。沒錯,在西方思想家海耶克(von Hayek)與普博(Karl Popper)暴露馬克思主義只會引導人們走向「封閉社會」與奴役之路的兩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經》就以超前的睿智點明馬、列、毛式的烏托邦型社會改造工程與大躍進式的冒進,只會對國家生產力和國人的才智造成倒行逆施、拔苗助長的反效果。

與中共國策大異其趣

老莊思想的中心,即「無為」其實毫不艱深。老子所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用現代的語言說,就是萬事,包括國家政策都要順從自然與天道,符合物質世界包括市場的規律與國民的「合理期待」。這道理簡單不過,不用連篇累贅的黨八股來宣傳。冠冕堂皇但違反自然與人性的大道理,如老毛要「改造群眾的人生觀」,把人民「洗腦」成新雷鋒,以至「十年內超英趕美」等等,都是大錯特錯。難怪莊子有「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慨歎!

老子其他治國理念包括「小國寡民」,反戰與鼓吹「以柔制剛」等;凡此種種,都與中共歷來的國策大異其趣。胡溫領導層朝思暮想中國在二○二○年左右可以通過硬權力,包括導彈、航母、衞星等先進裝備「大國崛起」,雄霸四方,正好與老子的理想背道而馳。《道德經》的理想國度,是「雖有甲兵,無所陳之」;這位傑出的思想家也教導我們,「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即不要追求「財大氣粗」或囂張跋扈,要學會以理服人、四兩撥千斤!

不需社會工程去構建

上周在介紹老子文化時,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齊曉飛說《道德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而老子的教誨對於北京「構建和諧社會,實現民族振興,文化構建」等目標大有裨益。其實從老莊哲學的角度看,和諧社會是順自然、依天道的必然結果,並不需要中共慣用那種「千軍萬馬」式的社會工程去「構建」。人民大學名教授謝韜不久前發表贊揚西歐式民主社會主義的文章,說列寧與老毛曲解了馬克思的原義;當今只有如瑞士與北歐奉行真正民主社會主義,才符合馬克思的理論。大概謝老也會同意,瑞士等小國也活潑地演繹了「小國寡民」的崇高理想!

林和立
中國問題評論員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