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新聞
P15 | 時事評論 | 香島論叢 | By 練乙錚 2009-08-21
壞蘋果引致仇華 有污點勿言模式
在殖民主義時代,從強國跑到落後地區的人,基本上兵賊一家,像白求恩、奧威爾和利瑪竇那樣的好人能者,是極少數;脫離了強國社會原有的、本來便不是那麼完美的道德規範和法制束縛,帶着巨大經濟、軍事及科技優勢走進弱勢民族當中,殖民者幾乎無可避免淪為野獸。故一般而言,殖民官比家國官兇惡,殖民商比家國商貪婪;三分醜陋的美國人,跑到海外便變成七分壞蛋。這個論述,剛好與經濟理論中的「好蘋果多出口」定理相反。今天,這個論述並未過時,只不過一些西方國家已經訂立各種法例,規管國民在海外的行為特別是經濟行為,美國一九七七年通過的《海外反貪污法案》便是一例。 當然,有法不等如有效,一切要看立有這種法例的國家的法治程度,以及在本國國家或國民利益當前的執法決心。從這個觀點看,中國作為強國,國民在海外落後國活動或面對這些國家的官員時,行為能否有效規範,很成問題;中國法治不彰,官員和企業在國內的行為尚且難管得好,遑論在海外落後國家。昨文談及一些中國國民在納米比亞、巴布亞.新畿內亞等地的不良行徑,裏頭便有上述因素在起作用。
巴新法例規定,進口勞工必須是專業人士、懂英語(該國三種法定語言之一);這個要求符合國際慣例,對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落後國而言,更加合理,但中冶集團(MCC)在該國擁有的 Ramu 鎳礦場,卻僱用幾百名從中國進口的低技術勞工;據報道,那還是中國政府和巴新官員之間的協議產物。提出此協議要求的,顯然是中方;要繞過巴新法例,過程之中雙方官員有沒有不法交易很難說,但起碼在當地普通勞動者眼中,那已經是不爭之實(詳見昨文)。正正是由於 Ramu 礦區裏的當地人,因不滿中國低技術勞工搶去他們的工作機會,今年五月藉小故發起大規模仇華暴力事件,蔓延至首都摩爾斯比港等六個華人聚居的大城鎮,華人以至所有亞裔開的商店損失慘重,不少大陸人被迫放棄在巴新的產業,回流祖國。其實,不少這些人當初拿到巴新工作簽證,及後又在該國經營小生意,當地人認為都是行賄的結果,故勞工糾紛最後把小華商也牽連進去了(巴新法例規定外人不能在該國開設的小生意如小食店、洗衣店等)。堂堂中國國家官員不尊重當地勞工法例,個別大陸人賄賂巴新官員佔便宜便不足為奇。
在巴新發生的事,絕非偶然。○六年,非洲國家贊比亞發生仇華暴動,最令中國震驚。事件遠因是○五年一起中國擁有的當地銅礦發生礦難,四十多名贊國礦工死亡,當地工會指是礦場安全設備不足、生產程序有漏洞所致,工會還有其他投訴如工人待遇差、福利條件惡劣等,不在話下;讀那些新聞,仿如一些大陸「黑磚窰」、「黑礦山」都搬到黑非洲去了。銅是贊國經濟命脈,中國是第一大買家,在銅礦發生的仇華事件,影響整個贊比亞。此次事件,結果被一名礦區工運分子 M. Sata 利用;他以反華為政綱,參加○六年秋天舉行的總統大選,指控親華對手包庇中國企業賄賂當地官員、准許輸入大批低技術中國勞工、容許中國人開設小生意搶走當地人的經濟機會,等等,和巴新反華言論如出一轍(大陸人在贊國數目十年增加十倍,○六年已達三萬;如此急促增加亦和巴新情況一樣)。選舉結果,Sata 取得全國總票數百分之二十八敗陣,對手的得票率是百分之四十三,但在銅礦區一帶的選區裏,Sata 得票率是親華對手的三倍。Sata 敗選之後,其支持者於○六年十月在首都盧薩卡挑起反華暴動,仇華情緒經久不息,以致胡錦濤○七年非洲之行到了贊比亞,卻被迫臨時放棄前往產銅區。○八年三月,贊比亞另一中國擁有的巨型銅礦發生更大規模暴動,五百名當地人焚毀礦場建築物,還把數名華人經理打傷……。 贊比亞是中國在非洲最忠實盟友,七十年代中國予非洲最大援助項目坦贊鐵路,贊比亞是主要受益者,中贊人民關係本來十分友好,但近年已有很大變化。贊比亞如此,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情況不見得很好。兩周前發生在北非阿爾及利亞首都的仇華暴動,又是另一同樣性質例子,只不過當地人對華人多了一項指控——不尊重回教文化和道德風俗,此或與最近新疆維漢衝突有關。
中國國民在海外工作,與當地人發生摩擦、衝突,有客觀原因,如中國的出口商品、工人技術水平等,很多是與第三世界國家同一檔次、互相競爭,第三世界國家不是對手;此外,也有不少矛盾是被國際上「別有用心」的反華分子挑起的,這完全不足為奇,但中國的海外行為本身有缺點污點,卻是產生矛盾的主因,也是被人利用的把柄。中國輸出的,除了大量價廉物美商品之外,還有如影附形的負面東西如賄賂、剝削、不守法等;這些在國內本來就根深蒂固之物,到了海外一些「三不管」地方變本加厲,毒化當地人對中國的觀感,實屬必然,情況短期內無法改變。西方殖民霸權主義幾百年來,在第三世界國家人民心目中聲名狼藉,而現在國人津津樂道的所謂「中國模式」據說很受第三世界擁戴,但這只能是片面的官方宣傳。貪腐剝削裏外一氣,要建立「模式」聲譽,不可能。
註:剛巧前日讀到美國政府查出美企「控制組件公司」(CCI)在海外三十六個國家行賄二百餘次的新聞,其中牽涉中國企業八家,包括中海油、中石油、東方電汽、國華能源等,美國政府正在起訴CCI,並已照會中國當局;事見《新華網.國際先驅導報》十八日文章〈中國反腐遭遇尷尬,大量國企受賄要靠美國披露〉及近日內地大量相關報道;見○八年八月二十五Irishtimes.com文章''Zambia Becomes Shorthand for What Can Go Wrong for China'';見《經濟學人》經濟情報訊八月十一日文章 ''Overseas & Under Siege—An Apparent Rise in Violence Against Chinese Laborers Working Oversea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