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July 27, 2006

陳太迫上國際梁山

陳太迫上國際梁山

七一大遊行人數最多五萬,正當親中陣營歡呼陳太的群眾效應有限,豈料半月不到,陳太脫胎換骨,站上外國記者俱樂部和CNN更上層樓的道德輿論高地,改用國際化語言的英語,宣示遠大的目標,更指不排除二○一二年才競選特首。

半月之間形勢逆轉,首先不能不歸功於葉劉的「史丹福旋風」造就的厄爾尼諾效應。原來凡屬政治強人,都需要打擊和挫折,更需要一個強大的對手,尤其是女人。當年葉劉因二十三條,受盡港人唾罵,伊人帶著此一冤結去美國,三年磨劍,矢志復仇,陳太則因倡導普選而受盡親中陣營醜詆,也一樣愈戰愈勇。相比之下,令人讚歎:「弱者,你的名字是香港男人。」

葉劉受挫復出,即提出「二○一二年可以普選論」,以為會成功搶佔高地,消弭陳太這面旗幟,豈知陳太原來市場開放,歡迎競爭,無敵最寂寞,遇到對手挑戰,反而是一個女人最佳的美容品,陳太頓時容光煥發,發揮強大的反作用力,由於華文傳媒多已「中國化」,在七一前後,在精神上把陳太「浸豬籠」,被陳太視為污染物,只有另覓CNN之淨土,向外國傳媒建立國際地位,親中輿論反助陳太上位,非始料所及。

中方只短視地密切注視陳太會不會角逐二○○七特首,給曾蔭權眼下添亂,但陳太兔起鶻落,捨近取遠,○七休戰,轉向更遠大的二○一二。葉劉的智囊機構引發靈感,陳太也成立人選更超越「會考九優尖子」的核心小組,從此不但花開兩朵,兩個女強人,一個成為曾蔭權的風濕病,一個成為曾特首的前列腺增大症,二○一二年的普選爭論,香港氣氛又有重新政治化之虞,此一問題,則又變成中國政府未來三五七年體內的一顆痔瘡,難免坐不安。

不是說「專注經濟民生」了嗎?銷售稅的討論本來是經濟民生的範圍。彭定康回特區巡視,受到唐唐不知天高地厚的語言挑釁,銷售稅爭論,又把銷售稅問題政治化。好端端「點解會搞成咁」?完全是半個月來反陳大聯盟機關算盡、弄巧反拙的三流布局,以為得計,豈知人算不如天算,中國式的政治,奸詐中自有愚昧所在,令人惋惜。

現在來追究責任,已經太遲,亦屬無益,不如客觀評估陳太之政治前景:二○一二年陳太已經七十歲,以西方標準,從政略嫌高齡。然而以中國標準:鄧小平一九七八年復出,七十四歲;一九八○年鬥倒華國鋒展開改革開放,七十六歲,其時正是第二春的開始;六四之後,改革逆轉,鄧小平南巡,震怒痛斥「誰不改革誰下台」,這一年鄧小平八十七歲。相信陳太的智囊早已深入研究國情,認為七十歲選特首屬於「年富力強」的行列,十分年輕,尚有大把前途。

外國記者俱樂部之後,陳太又得到CNN「祝福」,比起對手葉劉之榮獲中國「祝福」,誰的「祝福」更能吸引香港人的熱愛,可謂一目了然。可惜《基本法》並無條文規定:「凡有志參選特首者,必須只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獨家祝福,不得受外國任何媒體祝福,否則即可依法逮捕」,陳太笑容又見燦爛,成功豁了出去。因為陳太知道,對她的新聞「客觀公正」報道的新聞工作者,除了《蘋果》,都在西方,至少西方理性思維訓練出來的記者,報道陳太不會為她加上「政治淫婦」(Political Whore)的中國小農情緒化的仇恨標籤。本來可以「有事慢慢說」的,無端端搞到「對抗冇得傾」。解決「陳太問題」,中國式的應對,不但完全不懂Crisis Management,而且以一顆憤恨的心,自己不斷製造Crisis,把危機深化,把陳太死命推向國際,如果這就叫「製造和諧」、「和衷共濟」,真不由得叫人寫一個「服」字。

No comments: